《北京往事》
《北京往事》小说免费阅读
朱青物色新编剧去了,杨树把精力花在本职工作上,有李峻坐镇,《瓷缘》剧本进展很稳健,她这个文学策划当得不费事。施严则没少跟她诉苦,《大唐银楼》挺进分集梗概阶段,小编剧们执行了李伊梦的指令,这个故事既跟原著没关系,跟大唐也没什么关系,跟银楼更没什么关系。
编剧们质疑过,但李伊梦一口气说出几个一二线演员的名字,她都去接洽过,每个人都表现了浓厚的兴趣,平台也认为剧本大纲情感跌宕起伏,情节大开大合,很有看点。
既然能磕到演员,平台也有意向,小编剧们甘愿妥协,飞快写去了。杨树无话可说,李伊梦吹牛成性,以《大唐银楼》现阶段这点东西,根本就没法往外发,哄着编剧干活罢了。
李峻打来电话,他前段时间找了几个能驾驭《不惑之年》的编剧,但都身陷在项目里,忙得不可开交。最后他想到了老朋友叶罗,跟她一聊,意外发现叶罗正在创作中年女人题材的长篇小说,主角正是活络至极的小人物,他把叶罗的微信名片推给杨树:“你们不谋而合,也许可以聊聊。”
杨树大喜过望,叶罗是她从中学时就喜欢的作家,她作品盛丰,被译为多国文字,在文坛很有影响力,她年轻时就有小说改编成影视剧,皆是家喻户晓。
叶罗快60岁,她所有作品都在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,他们辗转在历史和时代齿轮之下,求生或沉沦。杨树最爱叶罗的文风,她有本事把一切心酸和辛苦写得热气腾腾,生活质感极为准确。
《不惑之年》是生活剧,需要创作者对生活进行细微摹状和提取,不追求强戏剧冲突,所以在作家里找编剧,李峻这个思路很对。杨树和叶罗聊上了,叶罗发来新作,她已完成快10万字,果然和《不惑之年》契合度很高。
叶罗生活在武汉,杨树和她聊了两个多小时,越聊越激动,她把文档发给朱青,朱青预约了叶罗的时间,带上小五,坐高铁去武汉拜访。
朱青和叶罗促膝相谈,但叶罗不愿意接受委托创作,一来作品版权是甲方的,二来她得为甲方服务,创作上限制多,朱青干脆代表明堂影业签下她小说的影视改编权。在她之前,几家影视公司都闻风而动,但叶罗对朱青和杨树的认可度很高。
按原编剧的构想,女主角是公关人士,朱青一直让小五收集公关业的资料,打算协助编剧做深度采访,但叶罗小说的女主角是大酒店的保洁员,更能成为讲故事的载体。
公关人士虽然符合“中年女滑头”的定位,但它对于大众是陌生行业,编剧再怎么精心挑选生活化的案例,在目标观众眼里仍有“都市时髦感”,是日常生活之外的故事。保洁员则是老百姓熟知的市井人物,为人圆滑热络,行事腾挪闪移,很世故,也很能折腾,可以说,夏停对《不惑之年》的期许,叶罗是天降神兵。
叶罗的女主角贪生怕死爱钱,很会打小算盘,想把生活努力过好,是典型的小人物,身为保洁员,她接触形形色色的住客,目睹世间百态,因此《不惑之年》不用再做成群像剧,通过女主角的眼睛去描写众生即可,热闹场所热闹事,刁难的,落难的,她机智应对,巧妙化解,该发飙且发飙,认怂也不含糊。
叶罗的小说预计40多万字,她琢磨这个故事几年,脑子里跟角色混熟了,下笔很流利,预计明年底能写出全稿。但电视剧流程多,需要早做准备,她本来没有写大纲的习惯,应朱青之求,将在一个月内交出一份两万余字的故事大纲。
叶罗谢绝剧本写作,朱青打算拿到故事大纲再谈编剧。用喜剧的手法写狼狈小人物,最考验创作者的功底,但有叶罗打的底子,找编剧可能会顺利点。
小五帮朱青买了茶叶和茶具,杨树和两人一同去李峻工作室当面致谢。圈内管谁都喊老师,李峻对行业、对新人都抱有莫大的善意,他最当得起这一声老师。
叶罗比约定时间更迅速地交出《不惑之年》故事大纲,几乎是一蹴而就。朱青看了拍案叫绝,第一时间发给大老板和杨树。杨树得承认,虽然她也写点东西,但真正有天赋的那一类人,对于事物的感知力,是她再怎么练习也达不到的。
明堂影业大老板看完故事大纲就拍板要做,他收到若干想反映现实和人性的剧本,都冲着厚重路子去的,叶罗的《不惑之年》用喜剧的手法写普通人,一派天然,挣扎百态也都写得很鲜活。大老板赞叹幽默是了不起的能力。
《不惑之年》有夏停的想法在里边,朱青得发给她过目,但夏停所在的卫视近年播出的悬浮剧很多,吆喝是赚到了,但不耐看,闹哄哄的。大老板很惋惜,《不惑之年》给他们是明珠暗投,写到这种水准的现实题材,只要编剧不写歪,拿到别家卫视和网站,都很好卖,受众也更明确。
夏停称赞故事大纲水准高,她提交给采销部主任陈年,希望他点头,把《不惑之年》定为卫视的定制剧,交由明堂影业公司承制。但陈年一看到片名就不想看,几个观众会对40岁女人感兴趣?
夏停说:“除非早逝,所有女人都会走到40岁,所有人。”
陈年有个17岁的女儿,他喝口茶,没接话茬。夏停说以前台里也播过很经典的生活剧,人到中年的男女主角不少,陈年说时代变了,《不惑之年》招商必然难,播出来扑街,台里领导那一关怎么过?
收视率的问题,夏停不是没担心过,电视剧的根本属性是商品,必须追求商业价值,如果创作者的个人思想意趣和主流大众口味相悖,播出成绩不佳,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心血白费,投资的钱也打了水漂。但就此放弃《不惑之年》,她实在不甘。
夏停和陈年是老同事,共事十几年,她拿台里重播次数最多的那几部商业和艺术兼备的老剧,极力游说:“台里去年几部
剧,您自己也说搞不懂为什么播得好,还感叹我们老了,但回过头想一想,我们年轻时看的好剧,现在还能捡起来看。”
台里一直在关注和搜集大数据,想知道年轻人爱看什么,陈年说:“你也知道,年轻化才方便招商。”
这几年,影视剧产量上来了,台里每年会出剧王,但很多剧,台里人自己都不看。夏停说:“如果连我们都只做些意义不大的快消品,老了更没想看的剧了。我还是想做点自己看得下去,观众也愿意多看几遍的东西。”
陈年叹道:“我就怕连我们这一辈的人都嫌太深刻了,不爱看了。我老婆就只爱看古装和狗血。”
“您看看大纲就知道了,也不一定会失败,叶老师是用喜剧手法解构生活,风格很轻松逗趣,观众看剧没门槛。”夏停递上薄薄一沓纸质大纲,台里采购了一些虚头巴脑的都市情感剧,播得不差,但《不惑之年》描绘的才是真实的都市,部门背了利润任务,不得不去追求利益最大化,但也该留一点空间,让表达当代现实中国的作品流传开去。
陈年扫了一眼故事大纲:“写的是保洁员?有点土。”
小说比影视剧自由,洋洋洒洒几十万字,或展现一段人生,一个人物,或表达一个观点都行,土不土不重要,情节浓度有多高,也不重要。但电视剧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剧本不能土,土不好拉投资,多半只能上地方台,但地方台的传播面太窄,卫视做剧,方方面面都得顾忌。
夏停让陈年细看故事大纲,女主角从大酒店保洁员,到富裕人家住家阿姨,再到度假酒店主管,然后是自己开家政小公司,工作环境都不土,避免了场景土气的问题,而且将来选演员由台里定夺就是了,绝对会找有演技和观众缘的熟脸。
陈年还在犹豫,夏停说:“我们这些人,该有的都有了,总得为下一代做点事吧,给他们留个尽可能开阔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